最新消息
【碳議題】2050淨零挑戰作轉機 成立環境部就是主動解決環境問題 |
2022-05-30 |
走過草莽開創時代,更堅毅迎向氣候危機挑戰,行政院在國家宣示2050淨零排放的時刻,也啟動一系列組改計畫,為的就是以前瞻思維規劃整體環境改善策略,化被動為主動,同時佈局2050淨零排放、空氣品質改善、資源循環與化學物質管理等各界關注議題,透過組織改造達成事權統一,配合充實環境研究量能,提升我國環境品質與政府效能。行政院將環保署改制為環境部,並新設「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及「環境管理署」的規劃,即是整體作戰計畫的其中關鍵戰術之一。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目前正在修法程序中,將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即是揭櫫政府面對氣候變遷的思維,已從環境治理轉變為風險治理,正因為認知氣候變遷已非單純環境議題,所以「2050淨零排放」這個挑戰,正是我們的轉機,藉此開啟更多的整合各領域的能量,包括資源循環、化學物質管理、空氣品質改善等課題一同邁向轉型。 環境問題環環相扣,存在千絲萬縷關係,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單靠以往行為管制或加嚴標準已不足以因應,且易造成效能不彰,導致事倍功半之困境。行政院規劃成立環境部,就是體認過去徒法不足以自行的缺憾,因此必須搭配組織重新變革,才能全面改善環境問題。成立環境部就是強調,環境品質管理必須將污染管制觀念轉變為預防管理,以前瞻思維規劃整體環境改善策略。 當前環境議題中,的確最為迫切者非氣候變遷莫屬。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宣示2050淨零排放,國內產業也因供應鏈要求面臨加速減碳的挑戰。蔡總統於去(1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後,行政院即積極展開淨零路徑研擬及配套法制作業。國家發展委員會先於今(111)年3月30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各相關部會針對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等面向提出具體階段目標;本年4月21日行政院院會再通過環保署所擬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下稱溫管法)修正草案,隨即轉送立法院審議。立法院社環委員會續於5月12日完成審查溫管法修正草案,法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再再顯示行政與立法部門對於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已有高度共識。 本次立法院初審草案已通過 36 條條文,包括盤查查驗分級管理、效能標準管制及新設或變更排放源增量抵換、鼓勵自願減量、碳足跡標示、高溫暖化潛勢物質管制等,環保署對於這些已通過且具有共識的法條,將準備著手制定子法作業。雖然立法院初審對於階段減量目標入法、各部門權責入法、調適工作及碳費徵收支用等尚未凝聚共識,環保署仍將積極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討論及溝通,以利完成修法。 因應氣候變遷絕非短期課題,更需展望佈局至未來20年、30年甚至更長遠時間,況且氣候變遷已非單純環境議題,例如:歐盟規劃在2023年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就是將環境與經貿密切結合。有鑑於此議題的嚴肅性,歐盟、英國、荷蘭等國家早已成立因應氣候變遷專責部門。 本次環境部下規劃成立三級機關-氣候變遷署,除了是跟上先進國家作法,並著眼在國家長遠政策推動之需求,該署未來將統籌專責因應氣候變遷事宜,促進各部會淨零策略橫向溝通,包括:因應碳邊境調整機制作法、碳費徵收及運用、綠色金融、減碳誘因等,也是與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話的平台。尤其,當溫管法修法通過後,我國減碳工作量能將大幅提昇,勢必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及資源,現在如果不先展開規劃,對於減緩國際減碳壓力及協助國內產業轉型工作將無法如期如值達成。 成立環境部並非僅考量氣候變遷議題,資源循環、化學物質管理、空氣品質改善等議題無一偏廢,均涵蓋於整體組織改造之完整思維當中。過去35年我們逐一克服各種環境問題,但未來挑戰將日趨加重。透過組織變革成立環境部,展開預防管理,防微杜漸搭配執法加嚴,主動解決環境問題,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 |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
詳細資料請參閱:https://enews.epa.gov.tw/Page/3B3C62C78849F32F/95783d1e-1478-44e9-aa59-e5e5222fd69f |
【碳議題】2050淨零挑戰作轉機 成立環境部就是主動解決環境問題
2022-05-30
走過草莽開創時代,更堅毅迎向氣候危機挑戰,行政院在國家宣示2050淨零排放的時刻,也啟動一系列組改計畫,為的就是以前瞻思維規劃整體環境改善策略,化被動為主動,同時佈局2050淨零排放、空氣品質改善、資源循環與化學物質管理等各界關注議題,透過組織改造達成事權統一,配合充實環境研究量能,提升我國環境品質與政府效能。行政院將環保署改制為環境部,並新設「氣候變遷署」、「資源循環署」及「環境管理署」的規劃,即是整體作戰計畫的其中關鍵戰術之一。 「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目前正在修法程序中,將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即是揭櫫政府面對氣候變遷的思維,已從環境治理轉變為風險治理,正因為認知氣候變遷已非單純環境議題,所以「2050淨零排放」這個挑戰,正是我們的轉機,藉此開啟更多的整合各領域的能量,包括資源循環、化學物質管理、空氣品質改善等課題一同邁向轉型。 環境問題環環相扣,存在千絲萬縷關係,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單靠以往行為管制或加嚴標準已不足以因應,且易造成效能不彰,導致事倍功半之困境。行政院規劃成立環境部,就是體認過去徒法不足以自行的缺憾,因此必須搭配組織重新變革,才能全面改善環境問題。成立環境部就是強調,環境品質管理必須將污染管制觀念轉變為預防管理,以前瞻思維規劃整體環境改善策略。 當前環境議題中,的確最為迫切者非氣候變遷莫屬。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宣示2050淨零排放,國內產業也因供應鏈要求面臨加速減碳的挑戰。蔡總統於去(110)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後,行政院即積極展開淨零路徑研擬及配套法制作業。國家發展委員會先於今(111)年3月30日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各相關部會針對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等面向提出具體階段目標;本年4月21日行政院院會再通過環保署所擬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下稱溫管法)修正草案,隨即轉送立法院審議。立法院社環委員會續於5月12日完成審查溫管法修正草案,法案名稱修正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再再顯示行政與立法部門對於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已有高度共識。 本次立法院初審草案已通過 36 條條文,包括盤查查驗分級管理、效能標準管制及新設或變更排放源增量抵換、鼓勵自願減量、碳足跡標示、高溫暖化潛勢物質管制等,環保署對於這些已通過且具有共識的法條,將準備著手制定子法作業。雖然立法院初審對於階段減量目標入法、各部門權責入法、調適工作及碳費徵收支用等尚未凝聚共識,環保署仍將積極與立法院朝野各黨團討論及溝通,以利完成修法。 因應氣候變遷絕非短期課題,更需展望佈局至未來20年、30年甚至更長遠時間,況且氣候變遷已非單純環境議題,例如:歐盟規劃在2023年啟動碳邊境調整機制,就是將環境與經貿密切結合。有鑑於此議題的嚴肅性,歐盟、英國、荷蘭等國家早已成立因應氣候變遷專責部門。 本次環境部下規劃成立三級機關-氣候變遷署,除了是跟上先進國家作法,並著眼在國家長遠政策推動之需求,該署未來將統籌專責因應氣候變遷事宜,促進各部會淨零策略橫向溝通,包括:因應碳邊境調整機制作法、碳費徵收及運用、綠色金融、減碳誘因等,也是與地方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話的平台。尤其,當溫管法修法通過後,我國減碳工作量能將大幅提昇,勢必需要投入更多人力及資源,現在如果不先展開規劃,對於減緩國際減碳壓力及協助國內產業轉型工作將無法如期如值達成。 成立環境部並非僅考量氣候變遷議題,資源循環、化學物質管理、空氣品質改善等議題無一偏廢,均涵蓋於整體組織改造之完整思維當中。過去35年我們逐一克服各種環境問題,但未來挑戰將日趨加重。透過組織變革成立環境部,展開預防管理,防微杜漸搭配執法加嚴,主動解決環境問題,達成永續發展目標。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